黃牛肝菌因菌蓋肥厚,鮮味濃郁,置于沸水中翻滾幾下,便能吊出高湯的鮮味,這是山林草木氣息的清鮮,遠非味精可以比擬。那么炒黃牛肝菌需要提前焯水嗎?黃牛肝菌有毒嗎?

一、黃牛肝菌的毒性
首先我們應(yīng)該知道,黃牛肝菌是沒有毒的,可以放心食用,但是黃牛肝菌也不是能生吃的品種,必須要完全烹飪熟透才能吃,做法和普通的蘑菇類、蔬菜類差不多。
黃牛肝菌的菌蓋十分肥厚,雖然長相虎頭虎腦,但是味道卻鮮香濃郁,黃牛肝菌含有非常豐富的膽堿及維生素,常常被作為養(yǎng)生健康食品出現(xiàn)在大家的餐桌上,大家可以放心食用。
那么既然黃牛肝菌沒有毒,那為什么每年都有報道說有人吃了黃牛肝菌中毒呢?原因其實很簡單,因為那些吃黃牛肝菌中毒的人,大部分都喜歡自己在野外采摘菌菇,但是黃牛肝菌和很多野生菌長相相似,十分容易搞混,例如和黃牛肝菌長相十分類似的紅牛肝菌,是有毒的。因此,有人聲稱黃牛肝菌有毒大多是誤食了長相相似的其他有毒的菌菇。

二、黃牛肝菌要焯水嗎
看情況而定,可以焯水也可以不焯水,如果想要爆炒出來的黃牛肝菌好吃,口感嫩滑,那么不建議在爆炒前焯水,因為焯水后再爆炒會導(dǎo)致出水,影響黃牛肝菌的口感和味道。
但是又怕爆炒的時間短,不容易將黃牛肝菌炒熟,那么可以將黃牛肝菌切薄片,這樣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(nèi)將黃牛肝菌炒熟;除了將黃牛肝菌焯水之外更好的方法,就是將黃牛肝菌下油鍋炸一會,或者上蒸鍋蒸熟,這兩個方法都比焯水更好,下過油鍋的黃牛肝菌再爆炒不會黏鍋,口感也更爽滑,蒸熟的黃牛肝菌沒有焯水那么多水,也不會出現(xiàn)大出水的情況。

三、哪些品種的牛肝菌可以吃
1、美味牛肝菌
白牛肝菌學(xué)名美味牛肝菌,別稱大腳菇、白牛頭、黃喬巴等。生長期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,雨后天晴時生長較多,易于采收。子實體為肉質(zhì),傘蓋褐色,直徑最大可達25厘米,1千克重,菌蓋厚,下面有許多小孔,可制成干制品。
2、白蔥牛肝菌
白牛肝菌菌蓋扁半球形,光滑、不粘、淡裸色,菌肉白色,有醬香味,可入藥。味道鮮美,菌體較大,肉肥厚,柄粗壯。食味香甜可口,營
養(yǎng)豐富。產(chǎn)于6~10月,生長于云南松、高山松、麻櫟(又叫麻櫟香)、金皮櫟、青風(fēng)櫟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,單生或群生。
3、紅蔥牛肝菌
又名見手青(用手摸菌后會變青),需要注意的是,生紅蔥牛肝菌是有毒的,在烹飪的時候需要高溫才能消解毒素,切勿生吃。紅蔥牛肝菌在中國有極高聲譽,被稱為山珍寶美句,肉肥厚,營養(yǎng)豐富,食味很好,是群眾較為喜食的著名食用菌。
4、黃牛肝菌
黃牛肝菌的菇體肥大,在牛肝菌中子實體最為壯碩,口味香甜,具有清熱解煩、養(yǎng)血和中、追風(fēng)散寒、舒筋和血、補虛提神等功效,是中藥制劑“舒筋丸”的原料之一,又是婦科良藥,還可用于治婦女容易得的某些婦科疾病。
5、黑牛肝菌
黑牛肝菌的外邊和菌肉都是黑色的,營養(yǎng)豐富,口感香脆,味道鮮美,夏季生馬尾松,油茶林中地上,多長在夏季的闊葉林地中,具有清熱解煩,養(yǎng)血等功效,可治療風(fēng)濕、預(yù)防視力減退。
6、紅乳牛肝菌
紅乳牛肝菌主產(chǎn)于云南,每年夏秋季采摘,以色澤紅艷,肉質(zhì)細嫩,肉厚柄短,無蟲害為佳。常食可通腸胃,治便秘,助消化,對減肥也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