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知道全世界有非常多的牛肝菌種類,但是真正能吃的牛肝菌沒有多少,一般都在云南等地有出產(chǎn),那么今天我們來介紹下能吃的牛肝菌有多少個品種,牛肝菌品種哪個最好呢?
一、牛肝菌有哪幾種
能吃的牛肝菌品種分為美味牛肝菌(也就是白牛肝菌)、紅蔥牛肝菌、黑牛肝菌、黃牛肝菌、白蔥牛肝菌、紅乳牛肝菌。
1、美味牛肝菌(也就是白牛肝菌)
白牛肝菌學(xué)名美味牛肝菌,別稱大腿菇、牛肝菌、大腿蘑、大腳蘑、網(wǎng)紋牛肝菌等。
生長在600—1500m的山區(qū),屬高溫型菌,一般7—9月生長于高海拔的針葉林與闊葉林的混交林,雨后天晴時生長較多,易于采收。
子實(shí)體較大,菌蓋寬8一巧cm,扁半球形,后期稍平展,光滑不粘,邊緣鈍,深黃褐色。菌肉白色,較厚,受傷后不變色。菌管初期白色或略呈淡黃色,直生或近彎生,或在柄周圍凹陷,管口呈圓形。柄長6一14cm,粗3一4。
2、紅蔥牛肝菌
是牛肝菌的一種,菌身為粉紅色,有一股濃烈的蔥香,紅蔥由此得名。由于用手一摸就會變青,滇中也稱見手青。
夏秋季(6-10月),生于云南松,馬尾松,蒼山冷杉等,針櫟混交林地上群、散生。
菌蓋寬7~16cm,半圓形,中部微凸,蓋緣微下卷,蓋表干,有微細(xì)絨毛,平近光滑,粉紅色,粉薔薇紅色,色澤粉艷,少呈深紅色,蓋緣有時呈酒紅色。蓋肉厚1.5-2cm,堅(jiān)脆,茶花黃色,淡黃色,菌管黃色,蜜黃色,傷后變藍(lán),后轉(zhuǎn)污褐。近柄處下陷,至微延生。
3、黑牛肝菌
在巴斯克語中黑牛肝菌被稱為ontto beltza,意大利文是porcino nero,而法文中則是tête de nègre;菌身為黑色,有一股濃郁的香味,菌柄和菌腳不會太大。
4、黃牛肝菌
也稱黃賴頭、老虎頭,也是頗受歡迎的一種牛肝菌,子實(shí)體大,肉肥厚,柄粗壯,食味香甜可口,全身為黃色。
生長于云南松、高山松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,單生或群生。
5、白蔥牛肝菌
菌身和菌帽有點(diǎn)泛白,但是不是很白,看起來有點(diǎn)像蔥白那樣的白,菌蓋扁半球形,光滑、不粘,味道香美。
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,產(chǎn)期為每年的6~10月。
6、紅乳牛肝菌
外表為紅色,帶有光澤和質(zhì)感,有點(diǎn)像豬肝一樣,菌蓋扁半球形、光滑,菌褶有點(diǎn)深褐色,一般在市面上常見為干品和冰凍品,新鮮品比較少。
二、牛肝菌什么品種最好
牛肝菌的每一個品種都具有它獨(dú)特的味道和功效,而且都好吃,因此牛肝菌品種并沒有所謂的哪個最好,不管是哪一個品種的,個人覺得重點(diǎn)是新鮮,要是新鮮的牛肝菌,其實(shí)每個品種的牛肝菌都好吃。在購買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牛肝菌品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