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肝菌幾乎都是野生的,世界多數(shù)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牛肝菌是典型的“傘菌”,由菌蓋和菌柄組成,色澤豐富多彩。那么白柄粘蓋牛肝菌能吃嗎?黃粘蓋牛肝菌是松蘑嗎?

一、黃粘蓋牛肝菌是不是松蘑
不是,黃粘蓋牛肝菌和松蘑是兩種不同的菌類食材,黃粘蓋牛肝菌是屬于牛肝菌類,而松蘑生長在海拔700到500米的陰坡或半陰坡的松樹林中,也稱為松菇,但它和有“食用菌之王”的美稱的松茸不是同一種菌,松蘑肉質(zhì)肥厚,味道鮮美滑嫩,新鮮松蘑吃的人很少,市面上最常吃的是松蘑干貨,俗稱“峨子”。鮮松蘑很多人吃了之后拉肚子,這主要是因為鮮松蘑外面那層皮的緣故,把鮮松蘑外層的黑皮去掉,再焯水,就可以放心的吃了。
黃粘蓋牛肝菌夏秋季在鐵林、云杉、冷杉、高山松等針葉林及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。子實體一般較小。菌蓋直徑3-6cm,初期扁半球形,后期扁平且中部稍凸起,表面黃色,粘,光滑。菌肉淡黃色,稍厚,傷后不變色。菌管層直生或稍延生,蜜黃或橙黃色。菌管口較大,角形,直徑2mm左右。菌柄近圓柱形,黃白至淡黃色,長3-6cm,粗0.5-1cm,頂部有細網(wǎng)紋,布暗褐色腺點,內(nèi)部松軟至變空心,基部稍膨大,其上部有易脫落的淡黃色膜質(zhì)菌環(huán)。孢子淺黃色,光滑,不正形,橢圓形,8.9-13μm×3.3-5μm。管緣和管側(cè)囊體,26-70μm×4.5-5.1μm。

二、白柄粘蓋牛肝菌可以吃嗎
可以食用,白柄粘蓋牛肝菌每年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,主要分布在遼寧、黑龍江、四川、云南、廣東、陜西。
白柄粘蓋牛肝菌子實體較小。菌蓋直徑1.5-4cm,半球形,表面粘,白色,淡白色或帶黃褐色,老后呈紅褐色,幼時邊緣有殘留菌幕。菌肉白色,后漸變淡黃色。菌管直生或彎生,白色。管口小,近圓形。每毫米3-4個,有腺眼。柄長4-4(6)cm,粗0.8-1.5cm,柱形,基部稍膨大,內(nèi)實,初白色,后與菌蓋同色,有腺眼。孢子印污肉桂色。孢子近無色,長橢圓形到圓柱形,6-9μm×3-3.2cm。管緣囊體與管側(cè)囊體相同,無色到褐色,棒狀或頂端稍細,叢生,32-55μm×5-10μm。

三、牛肝菌具有藥用價值嗎
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牛肝菌類,都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,例如美味牛肝菌、白蔥牛肝菌、黃牛肝菌、黑牛肝菌等。牛肝菌是一種生長在云貴高原海拔高1000-2200米以上的野生菌類,可以做為普通食材食用,也可以入藥,藥用價值較高,可以治療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四肢抽搐,還可用以治婦女白帶異常。
牛肝菌對溫度的要求很高,只有適合的溫度,牛肝菌才能長的足夠的鮮嫩,一般的生長溫度在19~30攝氏度之間,最適合的生長溫度是在26度左右,這是牛肝菌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,只要能維持在這些溫度上牛肝菌都會正常地生長的。牛肝菌喜歡在比較潮濕的地方生長,它對水份的需求是比較大,最好的環(huán)境是一會下雨一會又有太陽,或者是白天出太陽,而夜晚又下雨,這樣反復(fù)的天氣是牛肝菌生長的旺季,泥土的潮濕程度控制在濕度為60%左右最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