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茸含有的多糖能夠清除體內(nèi)過氧化物,保護細胞不產(chǎn)生突變,同時消除細胞所受到的各種輻射傷害。那么松茸是菌菇類的嗎?松茸被稱為菌的典故?

一、松茸是不是菌菇
是的,松茸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野生食用菌類,被譽為“菌中之王”。相傳1945年8月廣島原子彈襲擊后,唯一存活的多細胞微生物只有松茸,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。
松茸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。宋代《經(jīng)史證類務(wù)急本草》有過記載。研究證明,松茸富含蛋白質(zhì),有18種氨基酸、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、49種活性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、5種不飽和脂肪酸、核酸衍生物、肽類物質(zhì)等稀有元素。另含有3種珍貴的活性物質(zhì),分別是雙鏈松茸多糖、松茸多肽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抗癌物質(zhì)——松茸醇,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天然藥用菌類。
松茸不是依賴基質(zhì)、土壤生活,而是與樹木的細根共生,由菌根直接吸取樹木產(chǎn)生的糖類。這種特殊的營養(yǎng)吸收關(guān)系,使得松茸至今無法人工栽培。菌類是一個大總稱,指的是低等植物的一大類,其不開花,沒有莖和葉子,不含葉綠素,不能自己制造養(yǎng)料,靠寄生生活,種類很多如細菌、真菌等。

二、松茸為什么被稱為菌
中國古人把松茸稱為“菌”,此字結(jié)構(gòu)中有“囷”(讀音qūn),其含義主要為“圓形谷倉”和“聚攏”。推想,大概是古人觀察到松茸的頂部呈圓形傘狀,并且有成叢聚攏生長的特征,因此借用“囷”形松茸的外觀與生長特征,又因它是草類植物,加上草頭偏旁而成“菌”字。
后來“菌”也指細菌,是因19世紀中葉以后,科學家陸續(xù)發(fā)現(xiàn)了種類繁多的微生物,中國學者于是將其中一大類譯稱為細菌,這里的“菌”與古代漢文所稱的“菌菇”不是一回事。

三、新鮮松茸的四種儲存方法
1、保鮮
新鮮松茸不用清洗,直接用吸水紙將新鮮松茸包住或者蓋好,防止冰箱的水分影響松茸的口感,干燥的放2~3度的保鮮層,可以保存3~5天。
2、冷凍
如果是將新鮮松茸短期保存,那么可以不清洗,套住保鮮袋,直接放冰箱速凍。如果是想將新鮮松茸長期保存,那么需要清洗并擦干晾干后,切片或者整個套上保鮮袋進行冷凍,可保存一年左右。
3、曬干
把新鮮松茸去掉泥腳,刮干凈表面,干制的松茸,千萬不要用水洗,會導致松茸曬不干,變質(zhì),而且也會洗掉松茸的部分營養(yǎng)成分,將處理干凈的新鮮松茸切成片狀后,放在陽光下曬干,可保存長時間不變質(zhì)。
4、油浸
新鮮松茸處理干凈,切片后放入油鍋里,放入調(diào)料炸至8成熟后關(guān)小火至金黃后,放入玻璃罐中密封,可保存一年以上的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