萵筍在農(nóng)村很常見,跟辣椒、茄子、絲瓜、白菜、蘿卜一樣,都是每年都會種在地里的,但是羊肚菌非常的不常見,是屬于珍貴的野生菌,那么萵筍炒羊肚菌怎么做才好吃呢?有哪些做法竅門嗎?

一、萵苣炒羊肚菌的做法
食材準備:新鮮羊肚菌、萵筍、蒜、辣椒、鹽、油
做法步驟:
1、新鮮羊肚菌清洗干凈,對半切開;
2、將萵筍根部用小刀反方向切割,把外表的粗皮割掉。再將尾部細嫩的皮削干凈,只留下內(nèi)部青綠色的莖。先斜切成大薄片,倒入碗里,撒一勺鹽進去,攪拌均勻,一分鐘后用手再抓一下擠出多余水分;
3、炒鍋里燒熱油,炒香蒜和辣椒,加入萵筍、羊肚菌、鹽,用大火快速翻炒,直至萵筍和羊肚菌變軟了,即可盛盤。

二、萵苣炒羊肚菌的營養(yǎng)價值與功效作用
1、含鉀量較高,有利于促進排尿,減少對心房的壓力,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極為有益。
2、含有碘元素,它對人的基礎代謝,心智和體格發(fā)育甚至情緒調(diào)劃都有重大影響。含有非常豐富的氟元素,可參與牙和骨的生長。
3、可刺激消化酶分泌,增進食欲,可增強胃液、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,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,對消化功能減弱、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。

三、萵苣炒羊肚菌的竅門
很多人在用萵筍炒羊肚菌的時候,都以為萵筍和羊肚菌都需要焯水,如果想要羊肚菌熟的快可以焯水,但是不建議,可以在炒的時候加一點高湯或者水燜一下,再收汁,特別好。而萵筍不能焯水,也不能直接下鍋炒,而是在炒之前還有加一步,那就是腌制一下。只需要切完萵筍以后,撒一勺鹽進去,攪勻,一分鐘后用手再抓一下“殺”出多余水分,也能把“草腥味”和微微的苦味去除。